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

警惕诈骗分子利用“屏幕共享”实施诈骗!

2022-02-04 转载 格尔木公安 9750

近年来,“屏幕共享”被大众广泛使用。然而,诈骗分子也开始利用视频会议软件中的“屏幕共享”功能获取受害人银行卡的账号密码、验证码等信息,从而达到诈骗的目的。

01

在我市已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,有不少受害人都因与犯罪分子屏幕共享导致账户里的资金被盗走。

典型案例:

我市一名受害人接到陌生电话,对方自称是淘宝的客服,声称她买的产品有质量问题,现需要向她理赔。在对方的诱导下她下载了腾讯会议app,通过屏幕共享功能,输入银行验证码,结果被骗。

屏幕共享骗术分析

第一步:诈骗分子获取受害者信任

诈骗分子通过微信、QQ、抖音、短信等发布各种诈骗广告,并以各种手段骗取受害人的信任。

第二步:诈骗分子诱骗受害者开通“屏幕共享”

获取当事人信任后,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下载可共享屏幕的软件,并诱导受害人开启“屏幕共享”。诈骗分子通过一些App自带的“屏幕共享”功能,达到实时监控受害人手机的操作目的。

02

第三步: 诈骗分子实时监控受害人短信验证码

诈骗分子利用受害人透露的银行卡号,诱导受害人通过登录手机银行进行转账,诈骗分子通过实时监控获得受害人银行卡的短信验证码。

03

第四步:诈骗分子“成功”实施诈骗

诈骗分子通过偷偷截获的验证码,进行转账操作,在受害人毫无知情的情况下,将受害人的钱转走。

格尔木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提醒:

不与陌生人开启“屏幕共享”,不在“屏幕共享”的情况下打开支付软件、银行账户等操作界面或进行涉及输入密码、转账汇款等相关操作。

供稿 | 反诈中心

编辑 | 政治处 宣传科

审核|政治处 宣传科


转载 格尔木公安 雨环
反对 0
举报 0
收藏 0
评论 0
首部!《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通过,12月1日起施行

人民公安报 转载979

警惕电信诈骗,给父母普及反诈知识